華山文旅學26
Jan 25, 2021
【熱情與永續的延續】在地文化發信地-老屋的味道與記憶
華山文旅學26
Jan 25, 2021

講座日期:

2020年05月30日

講者:

台南謝宅創辦人 / 謝小五

新村芳書院 創辦人兼山長 / 施岑宜

主持人:

迪化二O七博物館 館長 / 華安綺

內容簡介

限制常常是創新的催化劑,你印象中的老屋不論是作為博物館、餐廳、書店、民宿或是咖啡廳,都可以在經營者身上發現他們將老屋融入地方特色與新的創意,讓老屋以嶄新的風貌延續各自的歷史意義更承載新的任務與使命。

這個月的華山文旅學邀請的兩位講者,除了修復給予老屋新生命之外,更透過文化與藝術的養分,讓老屋成為在地重要的文化發信地,讓老屋走上一條不同以往的路。

講者簡介

台南謝宅創辦人 / 謝小五

土生土長台南人,海外求學歸來後有感於當地老屋不斷消失,與朋友一同成立老房子俱樂部,更將自家四十年老宅打造成台灣最著名民宿之一,期待能把對於台南的熱愛轉換成真實的表現,更秉持著「能把人留在台南多住一晚,人們就會多愛上這個城市一些」的理念,持續探索老屋活化可能性。

新村芳書院 創辦人兼山長 / 施岑宜

新村芳書院原為老貨運行,由施岑宜身為建築師的先生改造、修繕成為今日的模樣,依據空間與功能性將新村芳書院分為息書房與好事學田民宿,書房作為講學空間,民宿收入則用來支持營運,今年更成立了木寸書店,規劃不同類型的出版物,三個部分各自獨立卻也是瑞芳在地推動學習型旅行的重要據點。

主持人簡介

迪化二O七博物館 館長 / 華安綺

迪化二O七博物館是個有著豐富活化與營運經驗的年輕博物館,這三年來創造出的展覽與話題已成為迪化街中特別耀眼的存在。而除了兼顧自身的營運與展覽創意之外,更致力將博物館打造成平台,與遠流出版合作《老屋創生25帖》記錄全台同樣營運老房子的故事。

------------------------------------------------------------ 

台灣各縣市都有許多老舊屋舍、產業遺址、歷史古蹟等閒置空間等待著活化再利用的機會,然而政府單位的思考有時反而成為老屋活化的絆腳石,但也因為這樣反而讓民間人士有了更多靈活思考的機會,凸顯出老屋其實可以很不一樣的思維,這個月就跟著華山文旅學,一起來學習如何讓老屋創生吧!

活動花絮

「如果你擁有一棟老房子,或者你期待營運一棟老房子,你打算如何整理它、修復它、使用它,讓它重新活起來,並煥發新生光彩呢?」——《老屋創生25帖》

這本書是迪化207博物館創辦人陳國慈的新書,華安綺館長帶著這本書和同樣的疑問來到文旅學現場,並將這個問題拋給施岑宜、謝小五。

想經營、活化一間老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而且沒有經過時間的驗證,誰也不知道這個活化計劃是否能成功,老屋是否能重新煥發生機。

那麼施岑宜投入新村芳書院建設的契機是什麼呢?

| 新芳春書院 施岑宜

生命經驗的累積

施岑宜曾經擔任黃金博物館的館長,她在任期間一直希望能把所學運用到現實當中,把黃金博物館打造成最理想的生態博物館,然而公部門體制下的館所雖然資源豐富,但相對應地各種限制也很多,加上兒子的出生,使岑宜決定辭去館長一職好好陪伴家人。

後來在因緣際會下,岑宜又投身於推廣「不一鼓」的工作當中,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經營「不一實驗鼓坊」,並號召社區朋友一起來打鼓。因為在打鼓的過程中可以使生活中無從排解的焦慮和壓力釋放出來,漸漸地、鼓坊也吸引聚集起地方的媽媽來練習。生命中的種種際遇都是如此奇妙,人們永遠想不到此時發生的事情會如何影響你的未來。正是鼓聲把施岑宜指引到瑞芳的老貨運行,為之後的「新村芳書院」奠下基礎。

從鼓聲到讀書聲的轉捩點

隨著「不一實驗鼓坊」走上軌道,頻密的練習使鄰居開始有意見,於是岑宜著手去尋找合適的打鼓基地。地處瑞芳火車站附近的百年老貨運行隨即走入她的視線,旁邊就是嘈雜的火車站,這不正好掩蓋他們練鼓的聲響嗎?也不怕鄰居再次投訴了。

岑宜前後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從前屋主手中買下這塊地,原本一心打算用這塊地來作為鼓坊的基地,但造化弄人的是鼓坊的成員越來越忙,導致原本的團練已經中止了。

「這個房子可以做什麼?命運這樣安排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岑宜在講座上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想不到答案的她也沒有繼續轉牛角尖,岑宜選擇先返回學校完成自己的博士論文。期間她不斷思索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企圖找出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該如何創造美好的連結,並達到共好平衡的方法。

她發現,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學校裡學習,有什麼難題都會在學校中尋找答案。但面對人生困境和迷失自我的問題,學校卻不能給我們解答。岑宜認為原因是學校並不把我們當成「人」在教,而是當成「工具」來教。學校把學生訓練得很會考試,教他們如何找到好工作,但卻從沒有教他們去尋找自我。「人被物化久了,就失去人的價值跟自己的生命意義,但這些事很重要。我想,如果學校不教,我為何不透過辦學來做?」岑宜開始有意識地想實踐她的教育理念。

我們在小鎮開了一間書院

施岑宜博士畢業後就決心要把老貨運行改造成「新村芳書院」——「村」取自原屋主父親的姓名,而且「村」又是人們聚落的最小單位;而「芳」則取自當地地名「瑞芳」。岑宜希望新村芳書院可以重新找回人和人之間美好的關係,讓學生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到「本心」。

「教育可以用不同方式來進行,我希望透過辦學,喚起小鎮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不只是藝術文化,人要開始回頭關注自我、相信自我的價值,藉由日常生活與美學的力量去實踐,把握活在當下的美好。」岑宜在新村芳書院的網站如此介紹,這是她的辦學理念。

她依據空間與功能性將新村芳書院分為息書房與好事學田民宿,書房作為講學空間,是實現理想的地方。透過閱讀文本、人物和地方,尋覓人生共好的途徑;而瑞芳地理位置獨特,是重要的交通轉運站,所以她又務實地打造民宿來增加書院收入、支持營運。今年更成立了木寸書店,規劃不同類型的出版物和周邊商品(瑞芳酒*),三個部分各自獨立卻也是瑞芳在地推動學習型旅行的重要據點。

*小小一瓶瑞芳酒,考究的地方卻不少。這是一瓶喝起來是茶味的酒,瓶身上還有二維碼,可以讓喝酒的人掃進去了解背後的故事。之所以選擇酒,是因為岑宜認為酒是人和人之間一個很好的溝通媒介,當人喝得微醺的時候比較能攤開心扉,與他人傾訴心底話。而酒的風味為什麼要是茶呢?岑宜在深入了解瑞芳之後,發現瑞芳的歷史軌跡曾經一度拐向發展茶業的方向,台灣的第一課茶樹苗就種在瑞芳!只是後來瑞芳發現了金礦,從此這段歷史也漸漸不為人所知。岑宜決心要把瑞芳這段「消失」的歷史找回來,於是這瓶獨特的「瑞芳酒」就應運而生了。

辦學路上的你、我、他

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由上而下地教導、灌輸知識的,但岑宜在回顧整個辦學歷程的時候反思到,很多時候反而是學員們帶給她人生的啟示,作為「山長」的她在和許多擁有不同人生經驗的人交流切磋時,反而學到更多。

「賭場」、「賭博」這些名詞在大家的心目中應該都是不好的、罪惡的,可是岑宜卻發現不完全是這樣的。書院所在的位置其實是以前有名的風化街,岑宜搬來後慢慢觀察到——咦?為何餐廳收銀阿姨一入鄰居的家就再也沒有見到她出來?咦?菜市場阿伯也是?後來岑宜才發現隔壁和善的鄰居家就是當地人常去的賭博室!普羅大眾可能會認為賭博是不好的事,但是在當地卻成為一個重要的社交場所,是在地人交流感情、加深聯繫的場所。

岑宜反思究竟什麼是幸福的人生,她認為人和人之間絕大多數的爭執都來自於個人的執念,你認為這件事是錯的,你責怪對方為何不按你的想法來做,這些事都會引發爭執。我們要學會接受對方所選擇的人生,要知道人人生來有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活著。

從此以後,每個來到新村芳書院的人都要寫一個「息」字,上面是自,下面是心,意味回歸自己的心才能得到心靈的憩息。人一輩子都在追尋故鄉、認同,但其實故鄉在自己的心內,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找回自我認同。岑宜希望來到瑞芳的每個生命都能找到自己最好、最快樂的樣子。

------------------------------------------------------------ 

| 謝宅 謝小五

深耕台南的謝小五對腳下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海外求學歸來後有感於當地老屋不斷消失,與朋友一同成立老房子俱樂部,更將自家四十年老宅打造成台灣最著名民宿之一,期待能把對於台南的熱愛轉換成真實的表現,更秉持著「能把人留在台南多住一晚,人們就會多愛上這個城市一些」的理念,持續探索老屋活化可能性。

老屋再生到社區營造

台南最不缺的就是老房子,謝小五笑稱,這麼多年來台南沒有進步,所以才能保留這麼多老建築,既沒有整修也沒有破壞,可以說是因禍得福了。老房子若不活化,就只是破舊的房子,但這些老房子每間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若活化起來就能令台南這座城市煥發獨特的魅力。如何才能活化這些老屋呢?

小五認為這是很重要的課題。因為老屋就像是一個個散落在台南的點,而點又會影響到線(街道),串聯所有街道就能翻轉面(整個城市的面貌)。所以小五致力於打造謝宅。謝宅代表的是台南的一種生活經驗,他希望通過謝宅,可以令更多人走入台南、愛上台南。

謝宅在網絡上找不到準確定位,每位客人的到訪,小五都會讓管家親自帶領客人,走過台南的大街小巷,邊走邊分享附近的景點、故事,用神秘感令客人對台南產生連結,令客人更能認識這塊土地。

謝宅的誕生

謝小五海外留學歸國後,放棄科技業的高薪厚職,選擇投入老房子的推廣保存,希望能重新定義台南,讓世界看到台南。期初家人都不支持小五,但始終認為時間為老房子帶來的價值是無價的,老屋更可以打造成一個品牌。所以2008年至2020年,12年間小五修復了11間謝宅。

所謂「越在地越國際」,其實需要十分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獨屬於台灣的美放大、然後推廣到世界各地。所以謝宅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小五的心血,他把融入骨血的台南DNA提取出來,結合自己的審美,最後投現到一間間「謝宅」中。

老屋創生的推動者們

老屋想要活化利用,甚至帶動街區發展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關鍵在於人。有沒有人願意做這件事?能不能堅持?夠不夠能力?岑宜和小五堅持推動多年,個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想要真正修復保留老屋需要投入很多情感和時間,如果不能為它長時間停留,那麼多年後,修復好的老屋又會淪為下個「毒瘤」。

------------------------------------------------------------ 

推薦閱讀
華山文旅學
【創造滿懷幸福感的未來】後疫情時代的移動新生活
華山文旅學
【循環農業裡的微生物世界——紅烏龍與康普茶】
華山文旅學
【朝理想的烏托邦一同前進】君不老,心如花-時間淬鍊後的智慧比你想的更強大
華山文旅學
【不完美變身的好完美——格外品大集合】
華山文旅學
【朝理想的烏托邦一同前進】熱情的青年啊,你的家鄉在哪裡?
華山文旅學
- 【 意料之外的美麗與希望 】 - 創造滿懷幸福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