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讀華山384
品牌經營69
新旺集瓷傳承四代|重塑品牌 讓鶯歌陶瓷再度迸放火光
點讀華山384
品牌經營69

 

傳承四代,新旺集瓷營運長許世鋼,守護家族經營超過90年的鶯歌尖山埔老廠址,以阿公的名字「新旺」結合自創品牌「集瓷」,2010年正式創立「新旺集瓷」,並打造「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在鶯歌老街上,向世界訴說著地方曾有過的風華歲月和陶瓷產業的迷人之處。

產業下滑 扛起轉型責任

位於尖山埔上的包仔窯,是一切的起點。1926年,許世鋼的阿祖許銀喜在窯室燒製磚瓦,做出一片又一片色彩鮮豔、材質堅實的屋瓦,大受歡迎。第二代許新旺承接上一代的技術,做起建築用的磁磚,以及丹青碗、陰陽碗等民生器皿;許世鋼說,「據說阿公的丹青碗曾經達到鶯歌碗盤總燒製量的40%呢!」伴隨當時建築業的蓬勃發展、外銷市場的龐大需求,第三代許杊杰引進新型設備,一舉擴大生產規模,家族產業可說盛極一時。

圖說:許世鋼以傳承百年的老廠址改建為陶藝教室、博物館的複合空間,並完善保留昔日舊廠房的泥漿攪拌槽、包仔窯等設備。

然而,90年代後,台灣陶瓷產業受到海外廉價勞動力及工廠大規模量產的挑戰,鶯歌外銷陶瓷製品的代工地位逐漸衰頹。「從小感覺生活環境不錯,但好像一直對陶瓷產業沒有太大的興趣。」退伍後,許世鋼在父親邀約下回家幫忙,「那時才意識到,原來家裡的事業規模那麼龐大,也漸漸發現鶯歌陶瓷產業的時代意義與價值;不過,同時也意識到眼前的挑戰其實相當艱難。」那時許家的陶瓷工廠已擴展至中國、菲律賓等地,但在市場的劇烈競爭及對在地環境的不熟悉之下,營運管理不易,吃了不少虧。眼見家族事業走下坡,許世鋼毅然扛起改革責任,一方面耗費數年,讓海外大型工廠逐步退場;一方面將主場拉回家鄉,與太太吳佳樺另闢蹊徑,從2004年開始經營生活陶瓷新品牌「集瓷」,透過創新美學,重新探索陶瓷的製程,設計生產兼具美觀及實用性的生活器皿。

 

另闢蹊徑 自創品牌「集瓷」

「品牌剛成立時,我們主要還是希望能夠研發設計出有創意的陶瓷產品,重新喚起大家對於鶯歌陶瓷的注意。」從陶瓷產業的釉藥、 土料、窯燒研發出發,集瓷扮演著匯集整合陶瓷與設計之間的角色,整合在地的陶瓷產業鏈,從第一款打破傳統造型的「彎彎杯」,到國內外獲獎無數「幸福同心鍋」、「鳥巢鍋」,一款款突破既定想像的生活器具問世,獲得市場肯定,也讓品牌受到愈來愈多人關注。

圖說:由阿公許新旺以釉藥燒製的丹青碗、陰陽碗,因淡青色中透出翠綠,在早期熱銷全台灣。

然而,在缺乏經驗及傳統陶瓷製作方式的限制下,研發、量產新產品遠比想像中困難。「要做出不一樣的產品,不管是注漿的手法,還是開發模具的方式,都有別於老師傅過去的認知。以幸福同心鍋為例,光是模具費用,就比原先設想多花了3、4倍的預算。」許世鋼進一步補充,「加上鍋子必須能夠耐受直火,尋找適合的耐火材料也讓我們費了一番工夫。」儘管吃足苦頭,但他從未想過要放棄,反倒從中不斷學習,最後歷練出許多同業未曾想過的創新產品。

 

承先啟後 說起鶯歌的故事

集瓷日漸步上軌道之際,許家的陶瓷產業在許世鋼的整頓下,也開始有了新氣象。看見父親留下的家族文物,讀起鶯歌的燒窯歷史故事,他深受感動,盼能重塑品牌形象,傳承家族精神,也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這個他從小成長的地方。2009年,他將家族事業整合為「新旺集瓷」,並把從阿祖到父親都在此工作的舊工廠一、二樓分別整建為陶藝教室及「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呈現上個世代的奮鬥身影,也在地方種下瞭解陶瓷產業、培育新生代陶瓷工作者的種子。

圖說:新旺集瓷的二樓牆上展示許多輝煌事蹟的歷史照片,彷如光陰的隧道,讓人不禁遙想鶯歌陶瓷產業的昔日風華。

「看見我們家的故事,同時也就看見鶯歌。」二樓的博物館陳列著橫跨世代的歷史文物及設備,輔以詳實的文字說明,饒富教學意涵,也承載著積累近百年的家族情感。「我不希望大家來到鶯歌,只是吃吃喝喝、買買東西就離開了。」許世鋼說,重整空間,不僅是要讓廢棄的工廠重獲新生,更要讓每個遠道而來的旅人都能深刻認識屬於這個小地方的悠遠故事,並在心裡留下感動。經營第十年,如今這個鶯歌老街上的空間,已經是國內外旅人來到鶯歌都會造訪的熱門景點,也是在地陶瓷產業向對外發聲的重要門戶。「希望鶯歌的小朋友不要像我一樣,一直到長大才了解地方的故事。」不被動等待旅人上門,許世鋼主動出擊,不但每年在鶯歌舉辦「新旺集瓷文化季」,更與當地的國小合作,規劃推廣陶藝的體驗課程,讓文化向下扎根。

 

讓世界再次看見鶯歌陶瓷

歷經十年時光,新旺集瓷面對迷霧般的陶瓷產業現狀,非但沒有失去方向,反倒果敢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其實大家都知道產業會沒落啦!整個家族現在就剩我一個還在做陶」許世鋼說,「做到現在,反而愈來愈回歸本質。」意識到「少即是多」,近年來新旺集瓷的產品更專注在材質及細節上,呈現低調質樸卻不失設計感的內斂風格。不以現狀自滿,他也積極調整品牌定位及行銷策略,深耕地方,放眼全球,盼能達到「愈在地、愈國際」的目標,「接下來希望能夠將這些具有地方性的產品推廣到國際舞台,讓世界認識我們,也再次看見鶯歌陶瓷。」

圖說:店內仍保存1940年代的古早車碗機,車好的碗將靜置於架上風乾,脫模再行修坯,碗器才正式誕生。

回首新旺集瓷十年來的發展歷程,許家累積近百年的養分彷彿為品牌注漿成型,經過新世代脫模、修坯等調整後,入窯高溫燒製,終究浴火重生,淬煉出綻放光彩的嶄新樣貌。一如許家四代打造過的無數陶瓷製品及輝煌歷史,在第四代營運長許世鋼的帶領下,新旺集瓷將持續傳承家族奮力打拚的精神,不斷開創未來的無限可能,也讓鶯歌的陶瓷文化長久流傳下去。「無論我家小朋友到時候願不願意繼續做這個品牌,至少他們現在覺得陶藝很有趣!」許世鋼說道,臉上有著藏不住的滿足。

新旺集瓷傳送門

推薦閱讀
點讀插畫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森林系美少女插畫家Shin shin的歡樂動植物星球!
點讀插畫
講座論壇
點讀華山
開啟藝術的窗口|話畫合作社 不藏私分享插畫產業秘辛
點讀插畫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邀請你,到我的黑暗裡,看寂寞在閃閃發光
專欄觀點
表演藝術
點讀華山
【觀點X詹傑】人在江湖闖蕩!
點讀華山
富錦樹的玩樂經營學
表演藝術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劇場2.0:是舞台,也是社交生活場--專訪呂弘暉談未來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