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讀華山384
Jan 01, 2018
提筆感受・文字的重量
點讀華山384
Jan 01, 2018

物外設計,從本質出發

 

圖說:在華山玻璃屋的期間限定商店,算是物外設計開設實體店面前的暖身!

相信你一定在許多書店、文具房、選品店見過它!設計風格簡約、拿在手裡沈甸甸的黃銅筆,在一眾色彩繽紛、材質輕巧的文具列中,低調的格外醒目,讓人印象深刻;而這穩重內斂的黃銅系列文具,來自年輕的台灣品牌——物外設計。

物外設計的創辦人楊格、廖宜賢都是設計師出身,志同道合的兩人原本就是同事,在工作上已有一定的默契,於是決定在下一份工作開始前,先圓自已的夢。「一定要先把想做的事情做完,才能毫無懸念的再去上班」,因此開始著手設計腦海醞釀很久的理想作品、積極參加海外展覽,並在2012年創立「物外設計」。(楊格笑著說,當初兩個人其實已經為找工作準備好超精美的履歷作品集,結果沒用上,反倒變成創業的第一份紀念品!)

 

設計轉行,每一天都是挑戰

有了自己的品牌後,楊格和宜賢必須身兼設計、開發產品、行銷業務,並且隨時互相支援、換位補位。具體來說,設計師跟品牌負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設計師只需要接受指令,專注在設計上,最後交出符合條件、恰如其分的商品即可,至於訂價、行銷、成本等事項以往只交給其他專業人員負責就好;而現在角色從設計師變成老闆,品牌的經營不只是在設計上,而是必須觀察市場、考量成本、綜觀全局,進而隨時調整設計邏輯,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間取得平衡。

圖說:楊格與廖宜賢個性互補,聯手創立的品牌也處處可見兩人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因子。

現在,楊格、宜賢在設計商品時得要想的更多,藉由不斷反覆問自己、問身旁的夥伴:「這個東西、這個價格你會買嗎?」藉此避免產品落入好看但不實用,或者好看但價格昂貴的設計盲點,讓物外設計真正融入每個人的生活,因而擁有了許多叫好叫座的熱門商品。

 

連結情感,為設計增添內涵

對設計師出身的兩人來說,把商品設計得好看不是問題,但物外的商品受歡迎的原因不只是好看而已,連結人與使用情感才是關鍵。物外設計的第一步,從書寫開始,選用會隨著使用而改變樣貌的黃銅材質,也是為了強調人、物件與時間的關係。

書寫,如今已然成為一股「靜」的力量,療癒、紓壓,甚至類似於修行。怎麼說呢?現代人的生活步調太快了,快速移動、快速瀏覽、快速完成事情,快得幾乎來不及思考。科技似乎幫我們省下很多時間,但那些被省下來的時間,又用來做了什麼?回想起來,好像還是滑手機、逛臉書,又浪費掉了。楊格、宜賢說,書寫或許是讓人重新感受、重新思考、讓生活變得更溫暖的方式。

好好書寫,不僅能讓人放慢腳步,對自己所寫的一字一句、所簽的每個名更加慎重以待,最重要的是,能藉由親筆信件、卡片將深切情感傳遞給另一個人,拉回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善意在文字間來回流轉,便是物外設計所強調的「文字的重量」。

 

 

維護品牌價值,路才能走得更長遠

創業至今五年了,目前品牌實際銷售量最大的市場在歐洲,雖然說歐洲不乏兼具設計美感和實用的文具商品,但物外設計仍以獨特的觀點受到關注。

由於兩人在國外參展經驗豐富,楊格、宜賢因而從得到非常珍貴的意見回饋。兩人透露,國外代理商曾和他們分享觀察台灣市場的心得「台灣的新創設計品牌雖然多,商品看似各有不同之處,但仔細爬梳各自的經營概念,卻都是很相似的。」因此兩人瞭解,國外代理商和採購的敏銳度極高,他們更在意的是品牌的價值與內涵,光是複製別人的成功模式絕對無法長久,如果品牌想要走出台灣、走得長遠,核心理念是非常重要也難以模仿的,「究竟商品在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有什麼意義」是每個品牌都必須好好思考的問題。

圖說:創辦人宜賢每天使用的物外隨身鋼筆,便利的攜帶方式讓鋼筆變得更平易近人。

最後,談到品牌的下一步,兩位創辦人感性的說:「物外就像我們的孩子,是有機的生命體,我們只能調整它的方向,無法決定它的進程和模樣。」不過,新的一年希望有個專屬物外設計的店面空間,能和消費者面對面溝通想法理念;同時也會持續在國際間推行書寫活動,希望透過日常書寫,將被時代遺忘的美好帶回人們的生活中。

 

 

Brands talk

 

Q1你們認為創立品牌前最重要準備功課是什麼?

A1從設計師轉行做品牌,除了產品之外,應該花更多時間鑽研公司營運、商品企畫,花更多心力在關注務實面,特別是資金,至少要能撐過第一、二年。

 

Q2去年物外在集資平台上有不錯的表現,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經驗吧!

A2集資活動宛如一場超濃縮版的行銷案,兩個月內宣傳、客服與公關都要密集操作,成功的話不僅能帶來很好的宣傳效益,品牌也往往能順勢升級。但相對也有許多潛在風險和突發狀況,考驗品牌的應變能力;若是集資不成,更將在網路留下一筆難以消除的戰敗紀錄,對形象有所傷害。

 

Q3如何開拓海外市場、讓品牌國際化?

A3我們一開始就希望能將物外拓展到海外市場,因此初期花很多時間和預算在海外參展,一年最多參加8至10場。許多寶貴經驗都是藉由在現場和buyer及其他參展團隊交流,慢慢了解價格怎麼訂、運費關稅怎麼算,一邊學習一邊拓展人際,直到後來陸續有認同我們的代理商找上門來,才在海外打出知名度。

 


 

推薦閱讀
點讀插畫
點讀華山
空白是為了填上更多色彩,生活也是|專訪插畫家Dofa Li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品味咖啡新旅程 從源友企業的咖啡到CAFE!N
專欄觀點
談編輯
點讀華山
【觀點X黃威融】從「專輯時代」到「單曲時代」| 不管用什麼方式聽歌,人生就是需要音樂
專欄觀點
點讀華山
【觀點X顧瑋】在地良食的思考與行動
專欄觀點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觀點X劉耕名】嘿!我需要一支形象影片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三星四季青花瓷 Live in Taiwan 把家鄉的美好溫度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