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文旅學26
Oct 06, 2022
【如何活下去?島內散步與雙口呂文化廚房的實戰經驗】
華山文旅學26
Oct 06, 2022

講座日期:

2022年09月03日

講者:

雙口呂文化廚房創辦人 / 黃騰威

島內散步執行長 / 邱翊

主持人:

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 副執行長 / 葉益青

內容簡介

「想辦法活下去,再來談創生」,「你學到的是拿政府資源的能力?還是經營團隊的能力?」島內散步執行長邱翊,在2012年於大稻埕開啟第一場導覽行程到現在,他帶領著島內散步的團隊,持續思考、創造著該怎麼走下去的各種想像與嘗試,從大稻埕出發,也增加了新竹、嘉義兩地據點。

地方生存不能只有理念,還懂得HOW,理念之外,方法是什麼?邱翊要從他的經驗來談起。

位於桃園大溪的「雙口呂文化廚房」,創辦人黃騰威與周佩儀都是桃園長大的孩子,他們想用手作工藝來留根,在與大溪的三合院老宅相遇後,以周佩儀阿嬤夫家的呂姓,建立了「雙口呂」品牌,傳承粿的技藝,研究米食文化。

在創業的過程中,黃騰威與周佩儀明白文化傳承的價值、手作的價值以及食材的價值,「雙口呂文化廚房」開創出旅遊吃喝後深度的文化意義,以及商業面持續累積,永續經營的未來。

在地方創生,在地方如何生存?華山文旅學這次邀請島內散步執行長邱翊、雙口呂文化廚房創辦人黃騰威,來談談看似不同方式經營不同的地方可能,如何有理念有想法還更要有作法。

講者簡介

雙口呂文化廚房創辦人 / 黃騰威

2019年11月「雙口呂文化廚房」開幕,這是位於三合院裡「粿」的料理教室,推廣和傳承臺灣閩客族群的米食文化。課程隨節慶變化,講述節慶故事、介紹臺灣米和食材,結合三合院走讀,在三合院裡做粿、炊粿、吃粿,也品嘗粿背後的節慶故事,提供國內外旅人和臺灣親子完整文化體驗。

藉由數年課程、活動與計畫的累積,「雙口呂文化廚房」得以觸及各永續領域:「文化永續」、「土地與環境永續」、「消除不平等」與「米食文化國際化」,除了在永續領域的耕耘之外,更期盼透過品牌累積的文化影響力將「做粿」成為臺灣的無形文化資產;同時在商業面持續累積,永續經營,擴大品牌影響力。

 

島內散步執行長 / 邱翊

大稻埕人,2012年開始第一場大稻埕徒步導覽,用在地人觀點介紹自己的家鄉,以建立商業模式為目標。2014年發展為台灣第一個文化導覽品牌-台北城市散步,從文化資產、水資源、公民社會、藝術創作等多元觀點帶領民眾深入台北各個角落。

維持在地觀點與商業模式的核心理念,2019年團隊擴大為品牌-島內散步,致力於成為台灣最有影響力的永續旅行品牌,在台灣各地發展多品牌及產品服務,創造更多人與土地的連結,讓每個人珍惜台灣這片土地的美好。

目前島內散步有台北、新竹、嘉義三個據點,提供導覽遊程、兒童活動、團隊建立、空間經營等服務。

現職:島內散步執行長、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理事、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理事。

 

----------------------------------------------------------------------------------------------------------------------------------------

活動花絮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的邱翊與雙口呂文化廚房 Siang kháu Lū 黃騰威在颱風天風雨無阻地來到華山文旅學,跟大家聊創業與創生,毫不藏私地分享實戰過程中點滴累積的經驗與建議,精采又實用!

地方創生初期應該如何經營?如何盤點資源及找到有志一同的合作夥伴?

對於與會者關切的議題,黃騰威直白表示,一開始不知道何謂地方創生,只想著自己該怎麼活下來。雙口呂文化廚房的起心動念,源於多年前歐洲自助旅行,讓他們開始思考:臺灣有什麼代表性的食物,可以讓外國人認識這片土地?隨後開啟一連串對米食文化「粿」的傳承與推廣。

「現在還有很多人會做粿,搞不懂你們要做什麼,需要現在談傳承?」對於質疑,黃騰威和周佩儀反覆盤點資源、思考商業模式;採用「三合院裡的料理教室」形式呈現,是因為粿的產品價格太低,透過深度文化體驗,從空間走讀、食材與節慶介紹、手做體驗、大灶炊煮到最後的品嘗交流,精心設計流程環節,希望翻轉對臺灣傳統飲食、傳統技藝的價值認定。在此之前,更花費近兩年尋找、翻修三合院,同時在網路上建立部落格培養社群受眾,才得以在開幕之初就滿班。

回到地方是否該跟鄰居建立關係?黃騰威說即使到現在也未曾優先考慮地方、不特別跟鄰居建立關係,但地方會自己出現的。比如,客人委託規劃半 / 一日遊行程,協助張羅吃住遊,過程自然與地方產生合作;規劃七夕粿、中元節雞豬魚三牲祭祀等飲食文化課程,自然與其他品牌進行串聯。

 

面對要怎麼活下去?島內散步的邱翊認為答案很簡單:找到你的目標客戶跟knowhow。

創業迄今十年的邱翊,歷經多次嘗試,慢慢形成目前的島內散步。2012年啟動第一場大稻埕導覽後,也曾開設背包客棧後因發現住宿與導覽的客群不同而收掉;也試過仿照國外小費制舉辦多語免費導覽,發現此模式不適合台灣。2015年臺北城市散步,開始從新世代觀點切入傳統的文化資產導覽,範圍擴及民俗祭典、遶境、鬼月、墳墓等;後續更拓展多元的社會議題,包含林森北路日式酒店、同志大遊行、水資源與人等。總結歷來辦理導覽經驗,目標客戶並非傳統想像中的老師或退休人士,主要是台北人,25-45歲的單身女性上班族。

觀察現今地方創生的現象,邱翊以Simon Sinek的黃金圈法則來進行檢視。地方舉辦地方小旅行、藝術季等活動,這類外顯的產品服務與行銷手法(what),是否能解決地方創生想解決的問題(why)?中間得建立一個可持續運作的支持系統(how),讓它不斷滾動,才有辦法有機會去解決問題。

創業以來,邱翊很明確自己要做商業模式;他認為,可以談夢想,但還是要務實看待。如同地方創生,除了對地方擁有美好的想像與憧憬,感性驅使行動力之後,更需要理性判斷,去思考、提問,看到表象背後的結構,去找到how。在場聽眾提問關於盤點資源與尋找夥伴,邱翊認為,盤點資源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判斷什麼才是你需要的資源;他也認同理念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影響力擴散出去,自然會有理念相同、志同道合的人找到你。

有著理念懷抱夢想投入創生與創業,怎麼活下去?黃騰威與邱翊務實分享,引領聽眾思考,未來的路。

 

推薦閱讀
華山文旅學
【鹽不只是鹹  蜜不只有甜——島嶼風土滋味】
華山文旅學
【朝理想的烏托邦一同前進】熱情的青年啊,你的家鄉在哪裡?
華山文旅學
【你我日常的「食」農生活】
華山文旅學
【熱情與永續的延續】光復河山-環境資本主義的實踐行動
華山文旅學
【循環農業裡的微生物世界——紅烏龍與康普茶】
華山文旅學
- 【 意料之外的美麗與希望 】 - 朝理想的烏托邦一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