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觀點126
人物專訪108
點讀華山384
Dec 25, 2020
【觀點X吳書原】荒野並不荒涼 城市才是
專欄觀點126
人物專訪108
點讀華山384
Dec 25, 2020

 

花園是世界上最小的一角,在這個角落卻有全世界。什麼是屬於台灣風格的自然花園呢?台灣過去的景觀造景是偏向往外看的,包括擷取日式庭園、峇里島、巴洛克等庭園的樣式。然而模仿得再逼真、精巧,都無法與這些庭園文化源頭的國家比擬,長期沉溺於形式模仿之中就感到舒適,不再前進,這是人的天性。

我認為這樣的模仿文化,間接也影響民眾的美學品味觀念;你去效法一個人,卻沒有那個對象的感覺基礎,終究會淪為形式的空殼。回頭看看生長的土地,台灣被譽為冰河時期後,世界最為最重要的物種資料庫,匯聚超過10000種植物,有5000多種是原生種,劇烈的地形變化也孕育了五種氣候帶及世界上最豐富的植栽群像,光是植栽物種、氣候的多元複雜,就足以令台灣立於世界不敗之地。

為了找到屬於台灣景觀設計的風格語彙,我們試圖增加台灣原生物種在整體植栽的比例。為何堅持在造景中使用台灣原生物種?因為在這個設計環節的怠惰,其實會間接扼殺台灣原生種植物的生存可能。每次造訪合作培育台灣原生植物的苗圃商,一陣子就看到他們清掉一些台灣的特有植物,主要因為沒有銷路,他們需要騰出空間種植容易販售的物種。如果我們在設計上一直選擇外來、好養的物種,久了它們就會變成植栽通路主要的產品。許多景觀設計師很少去考究植物來源,就是依循過去大家常選用的品種去做選擇,然而怠惰就會造成目前植物設計單調了無新意的後果。

人類原本就居住在森林、來自洞穴般的庇護所。生命源於自然野地,在演進的過程隨著族群增加,森林資源消耗殆盡,進而發展出狩獵、採集、農耕等更有效率的謀生方式,而後也因群居的集體防衛,而有城邦的出現,接下來因為基礎設施的建構,而有了城市,在城市規畫的架構下,公園綠地伴隨都市出現,成為水泥叢林中一個可以讓人類稍可減壓放鬆的場域。人類總無法完全拒絕或逃離來自內心深處,對自然野性的呼喚,這是一種對荒野自然的鄉愁。荒野看似荒涼,其實蘊藏著各種生命力、偶發性,反觀單調、重複、可預期的城市,卻是最荒涼的地方,這也是我們對於自然荒野式景觀帶入城市的起心動念。

===============================================

吳書原Shu Yuan Wu

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設計總監,曾任Burns + Nice London , UK都市設計師、EDCO Design London , UK景觀建築師、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策展人。在倫敦及台北累積多年工作資歷,作品曾多次獲得國際大獎,如世界景觀建築師學會IFLA outstanding award傑出獎、倫敦設計London Design Awards金獎、德國IF空間設計大獎等,為亞洲第一人獲得美國多年生植物學會所頒發的植物設計大賞,執業尺度包含都市、住宅開放空間及公園、廣場之規劃與設計。===============================================

推薦閱讀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新零售時代來臨|在購物經驗中,尋找更多的意義
點讀插畫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明明畫得清淡,卻是把故事說入心底
點讀華山
小芬姐的魔皂甜屋
專欄觀點
點讀華山
【觀點 X CROTER】插畫造型與風格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細細品嘗每次的相遇 黃阿瑪相遇十週年小店鋪
華山會客室
點讀華山
張忘X蕭麗虹X王榮文 華山的前世與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