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108
點讀華山384
生活與閱讀13
Nov 19, 2020
從事口譯前先讀懂文化差異 在眾聲喧嘩的時代 對話從聆聽和準備中展開
人物專訪108
點讀華山384
生活與閱讀13
Nov 19, 2020

 

人稱「會走路的翻譯機」,口譯員簡德浩(以下簡稱「浩爾」)最初踏入翻譯的領域,是對「意義」如何在不同語言之間轉換,讓異文化的人理解我們在講什麼的這件事,感到很有興趣。「這聽起來很深奧,但它其實很日常,例如我要怎麼讓外國人懂『綠豆是嘉義人,因為綠豆加薏仁』這種笑話,我時不時都在想這種翻譯問題。」於是從文字翻譯開始,浩爾逐步進入口譯世界,隨著持續進修精進和累積經驗,讓他成為台灣屈指可數的優秀口譯員。

圖說:溝通不只有表達出來的文句而已,辨認和理解潛藏在文字底下的「弦外之音」:想法、意圖和感受,是邁向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成為講者最親密的聆聽者

一般來說,口譯大致上可分成兩類:「逐步口譯」和「同步口譯」。在逐步口譯中,講者講完換譯者翻譯,翻譯完後講者繼續演講,兩個人會一起出現在台前,跟觀眾的互動會更好。另一類則是同步口譯,講者一邊發言,譯者便同時進行翻譯。

雖然同步口譯看起來比逐步口譯困難得多,但浩爾坦言,同步口譯相對來講,準備工作和心理負擔稍微小一些,「因為同步口譯要求的專注度和心理負擔非常高,所以一定會有另外一名翻譯搭檔來分擔翻譯工作。以國際標準來說,大概15到20分鐘就會換手。另外一個人就可以稍微休息,也幫忙搭檔。」

 

溝通的冰山理論:在言詞底下,藏著更多重要訊息

在從事口譯前的龐大準備,業內行話、搭配字詞、重要概念理解缺一不可,而這些準備不單單只有專有名詞而已;既然聽眾得從口譯員中得到資訊,那麼口譯員就要通透所有知識,不是只有做到名詞表面上的轉換而已。

被問到最具挑戰性的一次口譯經驗,浩爾說是今年十月底在美國總統大選的最後一場辯論會中,為川普做逐步口譯。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川普使用的詞彙都偏簡單,會有什麼難翻譯的?但浩爾點出問題不在於詞彙,而在於準備。「川普非常不按牌理出牌,他很有可能會丟出我完全沒有預料到、準備到的題材。要傳遞一個自己不是很熟悉,或事前沒準備到的資訊,我就得很謹慎地避免誤傳。這就是心理壓力。再加上川普的說話方式會帶有他自己很強烈的表演風格,所以除了內容以外,我也要顧及自己的呈現。」逡巡在不同語言間的浩爾,也注意到語言下的文化和思維方式,才是翻譯的最大挑戰。浩爾舉例說,中文的「辛苦了」,短短的三個字表達了我們感受到另外一個人的付出,並為此由衷感謝的意涵。如果只翻譯成「Thank you」,就缺少了一點味道。但如果要講成「我非常感謝你為此付出的努力」這麼明顯,就又顯得很囉唆。

有許多的字詞,無法在另外一種語言中找到相對應的詞彙。所以在翻譯中最困難的是「文化轉譯」,因為文化是潛藏在文字之下的更大意義來源。也因此,浩爾提醒我們,在溝通時,能不能注意並且理解到說話者在話語底下的「弦外之音」—那些潛藏在字裡行間的意圖和情緒,並據此做出應對和討論,才是溝通的真諦。

 

圖說:口譯員浩爾分享自身從口譯經驗中體會到的溝通見解。他也成立粉絲專頁「浩爾口筆譯 ft. 創譯兄弟」,分享學習英文經驗和提供相關課程

雙向溝通 需隨時留意聆聽

「現在我們講到溝通,大家都一直強調表達的重要,好像是只要你跟很會說話的人學習,就可以成為溝通大師,卻忘了『聆聽』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學習表達絕對不會錯,但是重要的是聆聽,要聽出對方真正的想法、意圖、和感受,才能夠給予正確的回應。」因此浩爾提倡「打獵式聆聽」,意即要帶著準備、但不帶批判地去聽。事前對這個人的了解、對方的生命經驗、彼此的共同點、對特定事件的反應等處著手,這些都可以成為一種準備。

在每個人都急於表達自己的時代,懂得聆聽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別人不一定都會想聽你說話,他們可能有自己的意見,需要跟你在話語間進行互動、往來,浩爾談及溝通的本質,並且說道:「許多閱聽人是被動地接收資訊,他們不一定會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於是說話者更容易形成一種自我本位主義,好像只有『我說的才值得聽』。一旦這樣的情況發生,就會造成表達的人一直在表達,聆聽者的想法跟意見容易被忽略掉。我覺得這是在這個喧嘩的時代裡,大家都必須時刻提醒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問快答(Brand's talk)

關於日常中的口譯訓練

Q1:你會如何建議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他們的英文?

A:試著把英文融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自己打造英文的環境。例如把手機介面改成英文等等。增加大腦接觸英文的時間,就會慢慢地跟英文變熟。

Q2:你會給未來那些想要從事口譯的人什麼的建議?

A:翻譯需求一直都有,但隨著翻譯科技的進步,這個行業會越來越挑戰。我建議想要從事口譯職涯的人要讓自己變得更彈性,要保有跨領域能力,除雙語能力外還要有其他專業。

Q3:你是如何訓練和保持自己的翻譯敏銳度?

A:試著從生活中出發,看到創意的標語、新的專有名詞,就要想英文可以怎麼表達。同時根據專有名詞來查閱相關文章,看母語人士面對這些名詞時,他們會搭配哪些詞彙。

推薦閱讀
點讀華山
小芬姐的魔皂甜屋
華山會客室
點讀華山
林懷民X王榮文|雲門薪傳:臺灣舞蹈藝術的篳路藍縷 | 華山會客室
人物專訪
點讀華山
從漫畫到文化-漫畫就是我的信仰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用水泥打造充滿個性的都會精品--22STUDIO熱血灌注顛覆工藝
表演藝術
點讀華山
生活與閱讀
有氣味的故事最動人!《用九柑仔店》漫畫IP改編電視劇
點讀華山
品牌經營
不斷進化的台灣花草茶品牌|小草作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