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3.22(四)
~
2018
03.25(日)
表演 207
Feb 27, 2018
相遇舞蹈節 - 共舞
表演 207
Feb 27, 2018
跳舞並不難,看舞也不難,只需要一個巧妙的時機。

【相遇舞蹈節】是為了創造舞蹈與人群交會的機緣而規劃。在台灣,有許多懷抱熱情的創作者與舞者,他們以信念耕耘創意,以身體突破限制,因為,舞蹈裡蘊藏著他們與心靈交遇的可能,舞蹈裡擁有著他們以舞會友的動人力量。為此,我們邀請了八位值得期待的創作者與團隊,年齡涵跨25到50歲、運用活潑詼諧、感性溫暖的各式創意,以<翻轉空間>、<議題關照>及<注目新人>等三項主題,共同呈現台灣舞蹈藝術的多元面貌,以及無可限制的創意風景,同時,配合肢體工作坊和演後與觀眾的輕鬆交流,開啟一個舞蹈與人們的美好初見或重逢。

不期而遇,只是開始,美好重逢,值得期待!【相遇舞蹈節】,邀你與共。

分為主題【翻轉空間】、【議題關照】與【注目新人】三項主題。

A.【翻轉空間】

演出場次:3/24(六)19:30、3/25(日)19:30

1.楊乃璇與小事製作作品【】ㄑㄩㄣˊ/30分鐘—新編作品

由楊乃璇帶領的小事製作,是目前劇場界炙手可熱的新星,他們以群策群力的集體創意,要翻轉烏梅劇場的空間: 6X7公尺的小型舞台、台前的兩座大型梁柱、後台化妝室等,讓作品發生於劇場的各個角落,公開的、私密的、不同空間,引領觀眾隨著表演者探索劇場,拆解劇場的意義,並賦予全新的觀舞感受。

編舞家:小事製作
主要創作:沈樂、張汶皓
藝術總監:楊乃璇
服裝設計:林柏晨
音樂設計:劉子齊
演出舞者:[小事製作]沈樂、初培榕、黃裕閔、陳詣芩、張汶皓、張雅為、張雅媛、潘佑熏、歐陽志明

2、林依潔作品【該死的十字路口】/30分鐘--新編作品

編舞者林依潔擅長運用隨手可得之物巧妙轉化為舞台道具、營造特殊的劇場氛圍。此次將從時間倒轉與還原的概念著手,將觀眾置舞台區,表演空間則設定在原先的階梯式觀眾席,連結階梯式的倾斜空間,搭配時間之調度,虛構、轉換出一幕幕生活場景,兼具推理小說的思緒邏輯與黑色幽默的悔不當初,多面向地呈現人與時間的複雜關係。

編舞家:林依潔
音樂設計:余奐甫
燈光設計:何定宗
服裝設計:陳昭蓉
演出舞者:[三十舞蹈劇場]汪秀珊、蘇家賢、何佳凌、黃彥儒、陳革臻、劉柏宏、潘浩華

B.【議題關照】 

演出場次:3/22(四)19:30、3/25(日)14:30

1、謝佩珊作品【消逝的城市】/30分鐘

 2016年6月牯嶺街小劇場發表,原作長度60分鐘

來自高雄的謝佩珊於2015年成立HPS舞蹈劇場,是高雄在地耕耘的舞團。受到2015衝擊社會的高雄氣爆事件,呈現了生活其中的人遭受本事件所帶來的傷害、改變與影響,透過影像、舞台裝置處理,與編排手法等來轉化議題為作品,在公共安全危及家園並產生種種:傷害à復原à互助共生à重建的循環中,展現生命強韌的能力。

編舞家:謝佩珊
光雕藝術設計:徐志銘
燈光設計:何定宗
演出舞者:[HPS舞蹈劇場]謝佩珊、黃錦瑤、謝亞芝、黃千瑜、廖珮辰、余紘慈、余忠諺、李岳昀、黃昱誠

 

2、張惠妮作品【失。去】/30分鐘

2016年6月華山烏梅劇場發表,原作長度60分鐘

失智長者照顧是世界性普遍的議題,音樂工作者張惠妮照顧失智母親的日子,自身正經歷與面臨這樣的問題,作品《失。去》-這個作品就是㇐個尋找答案的歷程。本作品為音樂家張惠妮與編舞者賴思穎合作,曾於今年6月於烏梅劇場呈現,原本為60分鐘作品將於本次策展去蕪存菁成為30分鐘長度,以如此具有普遍性的題材,也能呈現出藝術轉化的撫慰效果。

編舞家:賴思穎
音樂設計:張惠妮
燈光設計:陳為安
視覺設計:楊傳信
演出舞者:陳楷云、林季萱、陳韜

C.【注目新人】

演出場次:3/23(五)19:30、3/24(六)14:30

1、許程崴作品【禮祭】選粹/15分鐘

2015年7月三十沙龍劇場發表,之後受邀愛丁堡、阿姆斯特丹、北京、香港等藝術節發表,原作長度30分鐘

近年相當活耀的創作新人許程崴,以作品【禮祭】勇闖各大藝術節,包括愛丁堡藝穗節、阿姆斯特丹舞蹈節等,有趣的是作品【禮祭】出自三十沙龍,卻無機會在台灣正式演出。作品發想自倫語孟懿子問孝中之「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一文,探討生命之源出、過程與終點,而有趣的是,「禮祭」之發音也與台語的「日子」相同,也正符合創作欲傳達「生命與生活」一體兩面之精神。在舞台場景的營造下,以象徵性的祭壇為中心,而「身體形式」則透過生活探索/閱讀/取材/發現,與長時間地重複相同的訓練下,經歷收集動作與質地的變化,積累身體經驗與記憶,銳化出獨樹一格的身體風貌。

編舞家:許程崴
音樂設計:林奕碩
燈光設計:梁順裕
燈光重現:何定宗
服裝設計:黃雅筠
音樂家名單:林奕碩、吳欣澤
演出舞者:陳智青、許彤、林憶圻、呂永圻

2、張國韋作品【彈判】/15分鐘

作品原至2014年【彈不攏】的後續創作發展。

講訴人與人相處上的勾心鬥角及明爭暗鬥,人通常在溝通上先以直覺的判斷當作解釋,而直覺的判斷來自於生活圈朋友的影響,事後再從自己的判斷中去解釋自己的問題,因此談判的過程往往需要公正的第三者,然而我們所認為的公正是否公正?
作品共四位表演者,以當事人、爭吵者、和事佬及起鬨者等角色出現,身體語彙發展上運用球當作溝通的媒介,創造球與身體的連結,並從這樣的串聯中表現等待時的焦躁、爭吵前後的情緒及私底下的誤會和陷害等不同的狀態。作品共分為三個小片段,事後、事件當下及事前,試圖用倒敘的手法來回憶美好的曾經,並傳達「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意念。

舞意:
談的是囚,判的是人。公正只有自己知道。

編舞家: 張國韋
燈光設計:蘇亦竹
演出舞者:張國韋、溫其偉、徐立恩、羅立安

3、汪秀珊作品【在你不在的地方】/15分鐘

2017年7月發表於三十沙龍劇場,原作長度15分鐘

長年活躍於表演舞台的汪秀珊,選擇了家族賴以維生的鐵工廠,那是她與相繼過世的父母親的連結之所在,透過探討『在』與『不在』的這件事,包含人的存在、空間實際的存在與進入空間的存在三種思維,辯證「存在」的意涵。她以三十沙龍作為身體試驗所,發表發展身體動作及語彙,並以投影串流工廠或人物想像「空間的流動」,呈現劇場作為記憶充盈之所的實驗。

編舞家:汪秀珊
影像導演:丘智華
燈光設計:簡芳瑜
音樂設計:蔡襄君(44-22)
演出舞者:陳楷云、黃彥儒

4、林俊余作品【野餐】/15分鐘

2017年3月發表於三十沙龍劇場,原作長度18分鐘

美國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畢業的林俊余,持續創作進修,於臺北藝術大學的畢業製作上發表《野餐》這支清新的作品,靈感源自夏宇的詩作〈野餐〉,並以一對男女的愛情故事發想,透過由綠草地和黑雨傘所建構起的微型舞台,將舞蹈的身體融入戲劇性的表演,探討邊界中生命的永恆。

編舞家:林俊余
燈光設計:陳宇謙
燈光重現:簡芳瑜
服裝設計:徐英祥
演出舞者:林方方、楊迦恩

票價資訊:全票NT 600

主辦單位:三十舞蹈劇場
協辦單位:華山1914文創園區
贊助單位:台北市文化局、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贊助單位:茶山房、fitsense
策展人:吳碧容
節目經理:張秀萍
技術統籌:何定宗
執行製作:王于瑄
編舞家:林依潔、楊乃璇與小事製作、張惠妮與賴思穎、謝佩珊、許程崴、張國韋、汪秀珊、林俊余